正因為能源問題本身是錯綜復雜的,如能源相關的技術要先進、要可行,經濟要合理,煤、油、水、核、新能源要協(xié)調發(fā)展,能源生產和能源節(jié)約要協(xié)調發(fā)展,能源開發(fā)、運輸和市場要協(xié)調發(fā)展,能源、經濟、環(huán)境要協(xié)調發(fā)展,能源要可持續(xù)發(fā)展,要高效率發(fā)展,所以必須對這門科學進行研究。
1951年9月~1955年9月,我先后在南京金陵大學、南京工學院動力系發(fā)配電和電力系統(tǒng)專業(yè)學習,畢業(yè)后到長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56年,工作才一年的我和黃志杰被中國科學院選派赴前蘇聯科學院動力研究所學習綜合動力工程學,準備在國內開創(chuàng)這門新學科的研究。
1960年,我于前蘇聯科學院動力研究所畢業(yè),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滿懷著報效祖國之心及為解決國家綜合能源問題貢獻力量的激情回到祖國。然而,歸國后我卻沒找到對口單位。因為當時正值中國經濟低谷,計劃建立的能源研究機構未能建起。后又遇上文革動亂,我先后工作過的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等單位幾經折騰,綜合能源研究也隨之經歷了幾次起死回生。
1958~1960年
第一次起落
1956年,在周總理主持制訂的我國第一個十二年(1956年~1967年)長遠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中,動力研究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究項目。根據規(guī)劃要求,中國科學院從電工研究所派我和黃志杰兩人去前蘇聯科學院動力研究所學習綜合動力工程學專業(yè)。這是一門新學科,它是十月革命后由列寧的親密戰(zhàn)友、電力工程師、首任前蘇聯國家計委主席克爾日柴諾夫斯基在制訂著名的俄羅斯電氣化規(guī)劃中創(chuàng)建起來的,他后任前蘇聯科學院院長和動力研究所所長。我和黃志杰兩人的導師是魏以茨通訊院士。1958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了動力研究室(所),中科院院士吳仲華是領導,其中有綜合動力研究組(室)。本來我們兩人留學回國后是要到這個動力研究室(所)工作的,但由于1959~1960年我國經濟遇到困難,這個動力研究室被合并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1960年我留學回國后,中國科學院把我分配到力學研究所,讓我到位于懷柔的研究基地研究導彈的動力經濟。由于導彈動力經濟與綜合能源專業(yè)完全不對口,我并未前去,仍然回到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工作。這是我親身經歷的綜合能源研究第一次上、下馬。
1962~1970年
第二次起落
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經濟困難時期,燃料動力問題嚴重,缺煤,經常停電,對生產生活影響很大。為此,國家科委專門成立了燃料動力政策辦公室,對綜合動能研究十分重視。1962年我和黃志杰一起打報告給國家計委(后為發(fā)展改革委)和中國科學院領導,要求成立綜合動能研究機構,后來被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黨組批準成立綜合動能研究室,由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代管。1963年,在聶榮臻同志主持制訂的我國第二個十年(1963~1972)長遠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中,動能研究又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究項目。1963年11月,李富春、聶榮臻批準原國家科委可燃礦物綜合利用組關于中國科學院綜考會綜合動能研究室擴大為中國科學院動能研究所的建議,但后來并未執(zhí)行。文革開始后,1970年,由于中國科學院綜考會被撤銷,綜合動能研究室也隨之下馬。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潤滑油網